肛瘘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新证据喝太多零糖饮料可致癌,快扔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专家李从悠 https://m.yiyuan.99.com.cn/bjzkbdfyy/d/260592/

甜和咸,是镌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两大“味觉高手”。尤其是甜味,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满头白发的老人,几乎无人能够抗拒它的诱惑。让人上瘾,是自带天然糖的食物和含糖食品可以长期掌控大脑司令部的“铁血手腕”。从一颗糖到一包糖,从一杯奶茶到数杯奶茶,量级的激增,也就是个把星期最多个把月的事儿。搞定人类大脑,让它长长久久地依赖、甚至离不开自己——这对于甜味来说,易如反掌!

甜,绝对是PUA高手!

可是,大家都知道吃糖会胖啊!肿么办?“幸好有了无糖食品/饮料!有糖可乐催人肥,那我就换无糖版,吨吨吨吨,喝上十箱我也不怕!”——这,恐怕是很多小伙伴心里的幸福对策。既能满足口欲又无需担忧热量,一举两得,我最快乐且我最瘦!

不过,今天这篇,恐怕会让酷爱「零糖」的小伙伴们丧到绝望。

除了提前为阅读导致的不适说声“抱歉哦,别恨我~”,还想请你们备好纸巾……

近期,发表在PlosMdicin期刊上的来自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营养流行病学研究实验室(EREB)的CharlottDbras团队的一项纳入名成年人的队列研究给人们敲了一记大大的警钟:

大量摄入非营养性甜味剂,尤其是阿斯巴甜:

与乳腺癌风险升高22%显著相关;与所有以肥胖为诱因的癌症如结直肠癌、胃癌、肝癌、食道癌、卵巢癌、前列腺癌等的患病风险升高15%显著相关。

在具体了解相关内容之前,我们先简单复习一下非营养性甜味剂。

非营养性甜味剂,简称NNS(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代糖、零卡糖)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:没有热量,或者因甜度超高用量极少,因此热量可以忽略不计。成员包括:糖精、安赛蜜、阿斯巴甜、三氯蔗糖,阿力甜、甜菊糖苷和罗汉果苷等。

NNS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。尤其是阿斯巴甜、安赛蜜、三氯蔗糖,算得上是这个圈里的三大巨头,也是资格非常古早的“老同志“们。如果大家细心研究加工食品的配料表,会发现,很多食品中都有它们的影子,哪怕是含有添加糖的食品。毕竟,降低成本、改善口感、降低含糖量等策略,但凡我们能够想得到的,食品加工企业是不可能放过的。

无糖食品/饮料,更是NNS的主战场。

如同所有一夜爆红的人事物,NNS入行一段时间后,被营养界发现了短板甚至弊端:它们虽然不会产生热量,却并不能带来天然糖给人体的满足感,甚至还会提高大脑对甜味剂的偏好临界值(或者说是阈值)、降低人体对甜味的敏感度。所以,NNS并不能降低我们对甜味的喜爱与痴迷,相反,反而会刺激我们的食欲,让我们吃得更多,更容易发胖。这在旧文0热量的“零糖”可能正在悄悄帮你变胖……提及的研究中已经被证实(NNS的成员之一三氯蔗糖会帮我们长胖)。

年,应世界卫生组织WHO需求,学者们对涉及非添加糖类甜味剂(包括NNS和上一期推文中提到的糖醇类等)的项研究进行了筛选、比较、分析后,最终得出的结论是:非添加糖类甜味剂并不能圆诸位“狂吃甜也能不长胖”的美梦……具体,大家可以点击旧文了解:零/低热量代糖真的是你吃甜不发胖的黑武器吗?。

而今天这篇研究,给之前的「甜味剂的健康意义可能只是个泡沫」结论上加了好几个惊叹号!毕竟,不能阻止长胖已经很让人失望,如果还会致癌,那简直就是人间绝望!

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。

研究背景(不感兴趣的可略过)

研究者:来自法国巴黎大学和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研究人员;

数据来源:法国大型营养健康研究FrnchNutriNt-Santéstudy数据;

研究对象:名参与者,平均年龄42.2岁,78.5%为女性;

随访年限:7年多;

信息收集:参与者的年龄、性别、身高、体重、身体活动、吸烟状态、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家族史、24小时内饮食信息回顾等;

评估内容:参与者能量、酒精、钠、膳食纤维、添加糖、NNS的总摄入量、不同类型人造甜味剂的摄入量等。

▍研究发现

在这10万参与者中,36.92%的人摄入了NNS,摄入量较高和较低的各占50%;人们最常选择的代糖是阿斯巴甜,占代糖摄入总量的58%,安赛蜜占29%,三氯蔗糖占10%;代糖的主要来源是无糖/代糖饮料,占53%。其次是零食、饼干、蛋糕、燕麦片等,以及酸奶或奶酪,分别占代糖摄入总量的29%和8%;在平均7年多的随访期内,新发癌症共例,其中包括例乳腺癌、例前列腺癌和例肥胖相关癌症(如结直肠癌、胃癌、肝癌、口腔癌、咽癌、喉癌、食管癌、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等);代糖摄入量较高的人,大多是女性、年轻人、身体活动少的人,他们患糖尿病的几率更高,且他们的钠盐摄入量也更高。

▍NNS与各种癌症的关系

与不吃代糖的人相比:

代糖总摄入量高的人,以及阿斯巴甜或安赛蜜摄入多的人,整体的癌症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3%、15%和13%;代糖摄入量高的人(无论吃的是哪种),都更容易发胖,且肥胖相关癌症风险会随着摄入量的增加而增高。

女性中:

代糖总摄入量高的,以及阿斯巴甜或安赛蜜摄入多的,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16%、22%和17%。

男性中:

代糖总摄入量高的,以及阿斯巴甜或安赛蜜摄入多的,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会增加26%、28%和18%。

以上结果是不是很惊人?经常吃阿斯巴甜代糖食品/喝阿斯巴甜小甜水的你,此刻有没有觉得体内某处一紧……

看到这里,估计会有小伙伴举手发问:既然非营养性代糖如此不安心,那,是不是应该回归添加糖呢?蔗糖也罢果糖也好,好歹是提取自天然食物,是不是比人工甜味剂还是要安全几分呢?

这个问题太棒了!

人家研究团队已经替我们想到了!他们专门对代糖和添加糖做了一组对比,非常细致周全。将零代糖/低添加糖、低代糖/低添加糖、低代糖/高添加糖、高代糖/低添加糖、高代糖/高添加糖、零代糖/高添加糖的数据分别做了两两比较分析。结果令人很心碎:

不论代糖还是添加糖,都会增加癌症、肥胖、以及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,摄入量与癌症的风险程度都呈正相关——摄入越多,癌症风险越高。且代糖与添加糖在“促癌”方面的贡献度,并无太大差异。换句话说,无论摄入哪一类,都增加差不多程度的以上风险。

至于代糖是如何祸害人类健康的,研究人员分析,可能与多种机制有关,比如代糖可能引发超重或肥胖、导致代谢紊乱,促进炎症、血管生成和DNA损伤,抑制细胞凋亡,改变肠道微生物丰富度、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衡等。当然,这些都有待更多的研究来探索。

唉,还能不能愉快地享受甜蜜的幸福了?就连屋主本人,都萌生出社畜人间不易、唯一快乐被剥夺的mo……太南了!

▍小结

非营养性人造甜味剂,尤其是阿斯巴甜和安赛蜜,与癌症及肥胖风险之间存在关联(虽然还没有验证确凿的因果关系)。这意味着人造甜味剂并不是糖的健康、安全替代品。为降低患癌风险,我们不仅需要不吃/不喝含有添加糖的食品/饮料,还要减少人造甜味剂的摄入。

▍后记

欢愉感固然重要,健康也不容忽视。过量吃糖对健康的长期影响,已经被各种高质量研究广泛证实:不仅会让大家变圆(月半),还会增加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,比如心血管疾病、某些癌症、糖尿病、骨关节炎等等。这些知识,相信经常读科普文的读者们都不陌生。

伴随着各大官方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、各国疾控中心、各国心脑血管疾病/糖尿病等专业团体的不懈努力宣传,大众对于添加糖的认知已经较以前有了比较大的转变。一部分明星网红甚至掀起了「抗糖」风尚。而怕胖、对自己形象有要求的朋友们,正在一股脑地冲向「零糖」市场:零卡饮料、零添加糖食品、甚至零糖糖果,雨后春笋般涌现。近两年,光是各大老牌饮料公司推出的零卡饮料,就已经数不胜数,再加上新品牌的大量入驻。貌似饮品市场正在形成两极化的“掰头”场面:一端是含有大量添加糖的奶茶类,另一端是含有大量代糖的零糖饮料类。

饮料以外的货架上,从糕点到乳制品,到各种加工小食品,都在开辟自己的“零添加糖”品类。中国人,正在迈入「零糖」时代。

对于新兴事物,我们应该积极尝鲜,还是保守观望呢?我个人的态度向来是:静静观望,不阻挠尝试,但也决不大肆鼓励。原因很简单:但凡新兴事物,都需要时间来检验其可靠性和可持续性。

举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:当年振奋了加工食品界,以为既能高度模拟天然动物脂肪的口感,又能规避对人体伤害的反式脂肪酸——经历了20年的广泛实践和数据收集,发现当初被认为可以健康美味兼得的顶流,实则是应当被打入大牢的“渣脂”。

而今天这篇关于阿斯巴甜、甜蜜素和三氯蔗糖的故事,给我们敲了一记类似的警钟。虽说既往关于NNS早就有各种警告,但致癌性方面,本篇可谓是最响亮的一记,也是绝对无法忽视的!

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类似的故事发生。真心想养生的朋友们,请记住:

天然食物可以提供的营养是复杂而“聪明”的,人体也是复杂而聪明的。能天然就天然,实在天然不了就少量适可而止。
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。

文末爱心提示
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的游离糖(即我们常说的添加糖,如蔗糖、果糖、麦芽糖等)每日摄入量上限为全天总能能量摄入的10%以下(如果按大卡热量摄入则大概是50克),且最好能进一步降低到5%以下、或者每天大约25克(相当于6茶匙)。

遂谦碎碎念:不仅要减糖,还要减代糖~

想要了解更多母婴、健康、减肥等前沿知识,可以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