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学目标
1.能说出糖类的主要代表物的组成和重要性质,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。
2.通过类推、迁移的方法对糖类物质进行归纳总结,完成知识的建构,体会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。
3.通过探究实验,总结糖类物质的不同性质,预测其可能的用途。
4.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,感受化学源于生活,应用于生活的理念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糖类的主要代表物的组成、性质及转化。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。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复习导入
人体所必需七大营养物质是什么?
糖类、蛋白质、油脂、维生素、无机盐、水、纤维素。
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,也是人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,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“糖类”。
(二)探究新知
糖类有哪些类别?
糖类可以分为单糖、二糖、多糖。
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反应及银镜反应。
能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?得出怎样的结论?
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,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;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,在试管内壁形成光亮的银镜。这两个反应可用来检验葡萄糖。
淀粉的水解及产物的检验。
分别观察到什么怎样的实验现象?可以得出什么结论?
观察到土豆和面包片变蓝,由此得出淀粉遇碘变蓝。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产生,由此得出淀粉会发生水解,且有葡萄糖产生。
蔗糖、淀粉和纤维素等在稀酸的催化下能发生水解反应,最终生成单糖。
结合教材,尝试写出蔗糖、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。
工业上一般用淀粉水解的方法生产葡萄糖。摄人人体内的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也可以发生逐步水解,最终生成葡萄糖。
(三)拓展提升
在淀粉水解的实验中,如何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?
取水解后的产物少许,加入碘,不变蓝即说明淀粉完全水解。取水解后的产物少许,加入碘,变蓝;另取少许,加碱中和后,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,产生红色沉淀即说明淀粉部分水解。取水解后的产物少许,加入碘,变蓝;另取少许,加碱中和后,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,不产生红色沉淀即说明淀粉完全没水解。
(四)小结作业
小结: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,畅谈学习心得。
作业:课下查阅资料,了解我国酿酒和制醋的传统方法,并结合生物课中使用糯米自制米酒的实践活动,分析该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。
四、板书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