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瘘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零脂肪不加糖揭秘食品宣传中不为人知的小 [复制链接]

1#
美食的诱惑,总是令人难以抵挡。但目前,有「要吃得健康」意识的吃货,也越来越多。有这样的意识是好事,可不少人还是处在「会吃不会挑」的阶段,再加上商家颇有心机的宣传策略,让很多人无意中吃进了好多糖、油和热量,还以为自己吃得挺健康。买食品零嘴儿的时候,到底怎么做,才能既照顾了味蕾也照顾了健康?相信看完文章后,你将不再是个只会看生产日期、价格和买家评价的吃货,而是进阶成为一个讲营养会扫货的健康美食达人。真的是「零脂肪」?不少产品会在包装正面的显眼位置标注,「零脂肪」「无反式脂肪」等字样。这还真不是假话,可其中包含着「惊人的真相」。不妨来细看一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。拿现在市面上非常多的零脂肪乳酸菌饮料举例。人家没撒谎,的确没有脂肪,但是请看看糖的含量。图片来源:作者提供干了这一瓶,20克糖轻松进肚子。膳食指南建议的是:每天摄入这样的添加糖别超过50克,最好别超过25克。而真正健康的纯牛奶,配料只有生牛乳一种,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也是牛奶中天然自带的,高下立判。真的不含反式脂肪?油大(脂肪含量高)的零食,通常特别香,比如甜品、薯片、豆干……起酥油、氢化植物油、人造黄油起了非常大的作用。不信看看一款常吃的酥脆零食的成分表。图片来源:作者提供脂肪含量14.4克/克,和肥瘦相间的羊肉相当,热量更是羊肉的两倍。营养成分表最右一列,NRV(%)的意思是:占据一天推荐摄入量的比例。比如,吃掉这几片饼干,所含的脂肪占用了全天份额的24%,将近四分之一。不少人都知道反式脂肪酸对身体不好,于是会特意选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的产品。这当然没错,但要提醒大家,即使标注为0,也不能放肆地大快朵颐。根据国家标准: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高于0.3克/克,即可标示为0。而为增进心血管健康,每天吃进的反式脂肪酸不应该超过2克。嗯嗯,还是记得先算算。真的没有添加糖?包装袋上的大字写着「不添加蔗糖」,配料表上的小字中,麦芽糖浆赫然在列——麦芽糖浆也是糖哟~白砂糖、蔗糖、XX糖浆、葡萄糖……如果配料表前几位出现这些成分,这个食物的糖含量一定不会低。按照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,所用配料需要按添加量由多到少的顺序递减排列。如果上面提到的糖排在配料表的前几位,基本可以断定,这就是货真价实的「糖衣炮弹」。把人们熟悉的某种食品配料换成同一种类但相对陌生的,再加上语言的渲染,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更健康/营养/天然的错觉。不能怪商家,这是种营销手段,而且并没有虚假宣传。但想做个健康聪明的吃货,有必要知道这里的小心机。有多少热量,你心里没数吗?营养成分表的第一位就是食物的能量。先给几个参考值:对于没有减肥需求的轻体力劳动者来说,男性一天要吃够千卡的热量,女性则是千卡。一碗米饭的热量大约是千卡。一个汉堡大概是千卡。五片夹心饼干有多千卡。一瓶可乐则是千卡。快步走上半小时,大概能消耗千卡左右的能量。这里还要强调一下,记得看看能量的单位,是「每克」还是「每份」?1份有多少?1包有几份?另外,我国规定能量的标示单位是千焦,这个数值除以4.18,才是更加常用的千卡。好了,有了这些数值做参考,我们来看看某消化全麦饼干的营养成分表。一不留神吃上6~7片(约克,还不到一包的三分之一),就等于吃掉了大卡,得,相当于两碗白米饭下肚。标注「富含膳食纤维」「天然材料制造」,看似纯良无害,真实面目却是「胖你没商量的热量炸弹」。图片来源:Shutterstock.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