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编者按:
每天摄入g白砂糖和每天不戴口罩,哪个死亡风险大?
每天喝含糖饮料的人,和每天喝代糖饮料,哪个患病风险大?
带着疑问,我们来聊聊这个夏天最火爆的“糖”
1、糖尿病和醉驾,哪个致死风险更高?
醉驾听起来对生命威胁很大;而糖尿病作为慢性病,很多人觉得对生命的威胁远不如醉驾,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
我国一直是糖的消费大国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《~中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摄入状况及变化分析》表明,10年间中国居民含糖食物消费率上升了31.9%[1]。当下各种花式奶茶甜品盛行,不得不让人警惕其中的含糖量。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在年制定的《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》中建议,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摄入总能量的5%(约25g)[2]。
5%有多容易被打破?喝一杯奶茶今日份糖摄入量就爆表了。
奶茶平均含糖量
《中国质量万里行》年1月刊
糖和肥胖的关系众所周知,据WHO统计,年世界上约有19亿人口被列入超重行列,其中约6.5亿人被临床诊断为肥胖[3]。而全世界60%的糖尿病人口生活在亚洲。
年世界肥胖人口
图表:果壳
体重超标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。有数据表明,全球范围内,成人平均每天饮用含糖饮料0.58份;每年导致人死亡,其中人死于糖尿病(72.3%),人死于心血管疾病(24.2%),人死于癌症(3.5%)[4]。
含糖饮料每年导致死亡人数比例
图表:果壳
2、全球步入减糖社会,寻求健康甜
糖对人类的影响,除了健康本身,还有经济社会结构的“健康”。
早在年,可口可乐已成为“世界上最大的食糖工业消费者”。到了年,按照可口可乐公司当年发布的销售报告进行换算的话,美国普通人每年要喝大概罐可乐[5]。今天,世界上依然不乏鼓吹含糖饮料可以让人更“快乐”的商业广告。
今年3月,《循环研究》(Circulationresearch)刊载一篇美国征收含糖饮料税对健康和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章,文中写道:有证据表明,高糖消耗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。含糖饮料(SSBs)目前依然是美国饮食中添加糖的最大来源。迄今为止,美国几个司法管辖区已对SSBs征收消费税[6]。
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止高糖饮料广告的国家,这是新加坡“向糖尿病宣战”的最新举措。禁令将覆盖包括印刷、广播和网络在内的所有媒体平台。我国也推出了“三减三健”的健康生活方式。
“三减”即减盐、减油、减糖,“三健”即健康口腔、健康体重、健康骨骼。
不管是从人类健康还是社会经济发展,糖都在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。
年至年期间,全球所有地区推出的软饮品类的蔗糖含量都有明显的下降。
数据来源:EuromonitorIntermational
为了健康,人类是否要放弃甜味?
不要悲观,科技的进步正在试图解决口味与健康的问题。
3、代糖,真的健康吗?
人类为了健康,逐渐放弃蔗糖而转向代糖的怀抱。
这些零卡路里或者低卡路里的代糖,基本不参与身体代谢,主要通过和味蕾的甜味受体结合,并将信号传输给大脑,产生甜的味觉。
代糖出现时间
图表:果壳
以上是食品包装配料表中特别常见的代糖成分,在有甜味甚至没有很甜的食品中都或多或少的添加。为了方便大家get到糖和代糖的差异,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更清楚地了解这些糖的产出、以及在人体的代谢方式。
部分糖和代糖的来源及代谢方式
图表:果壳
普通糖的卡路里都很高,而且身体是会消化吸收的,摄入过量会增加身体负担。从欧睿(EuromonitorInternational)近年数据显示,在包括中国、日本、美国、德国、法国、英国在内的主要国家,高倍甜味剂成交量从年到年8月份增速迅猛。
数据来源:EuromonitorIntermational
显然,0卡路里的代糖受到了热烈欢迎。
等等,代糖就可以完全放心食用了吗?
不得不提到关于代糖的一些“世纪争论”。
各种代糖的争议点
图表:果壳
上面提到的很多研究,都是研究者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出的结论,导致普通人对人工代糖敬而远之。
但其实,代糖致癌、致盲的推测并没有在人体实验中被证实,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体的影响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。
代糖是国家规定,允许在食品饮料中使用的安全添加剂,根据用量规范使用,是相对安全的。
相比蔗糖带来明确的肥胖、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,代糖仍然是更明智的选择。
4、新生代群体,偏好健康选择
《麦肯锡: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》中提到,大城市中60%的年轻消费者会经常查看包装食品的成分表;55%的受访者表示“健康和天然原料”是其购买动因,“无糖”、“有机”也成为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