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生几何春已夏,不放香醪如蜜甜”这是出自唐代早期杜甫对于“糖”的描述。中国传统手工艺关于“糖”的文化多种多样,今天的故事主题是关于中华传统手工艺-“糖人”的起源故事。
据说糖人技艺盛于明末清初,常见的是以十二生肖为内容。“糖人”技艺可分为三种:吹糖人、画糖人和塑糖人。
吹糖人制作过程“吹糖人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,据说宋代时就有,时称“戏剧糖果”。“吹糖人”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艺人自己熬制的饴糖(也称转化糖),糖体为咖啡色。熬制饴糖的主要原料是淀粉。艺师们都有自己独到的配方和熬制方法,他们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,揪下一团,揉成圆球,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,收紧外口,快速拉出,拉到一定的细度时,猛地折断糖棒,此时,糖棒犹如细管,立即用嘴吹气造型。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经过苦练,手法要准确、造型要简洁生动。整个过程全凭经验来判断,所以积累的操作经验显得十分珍贵。通过用灵巧多变的方法,吹出糖人造型各异,有花鸟鱼虫、人物百态等。
画糖人制作过程画糖人,是民间用食糖来造型的艺术样式,多流传于四川各地,以自贡地区的品种最多、内容最为丰富,其造型亦最为趣味。画糖人的题材有小说、戏曲人物、吉祥花果、飞禽、走兽、文字等的内容,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,若是侧面的形象,便以线造型;若是正面的形象,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。由于糖料的流动性,即使相同的形象,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。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掌握了糖料的特性,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,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、匀称的线条,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塑糖人成品照片
塑糖人,即用模具塑造糖人。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的造型,如同今天的糖画,时称戏剧糖果,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、吹糖麻婆子、打秋千稠饴、糖宜娘、糖官人、糖宝塔、糖龟儿等。塑糖人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工艺品。以蔗糖和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,是过去庙会不可缺少的风景。
“千年历史,悠悠古国”华夏文明至今已经流传千年,如今中国文化的繁盛昌盛,其中多来自于民间传统工艺。糖人技艺(吹糖人;画糖人;塑糖人)都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。防止中华传统文化工艺流失,人人有责,守护文化发展,必须由我们一起来做传承人。